见闻识玩:制冰解暑热(组图)

发布 : 2025-9-1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战国初期青铜冰鉴构造示意图。(新华网)



(图二)


【明报专讯】全球暖化加剧,极端天气趋频,在炎阳炙人的酷热天,总想吃雪糕、喝冷饮消暑。清乾隆年间,华北一带曾遇极端高温,不少市民因而丧命,使得皇帝下令开冰窖救济民?。

■中华文化知多点

周人挖窖藏冰

据《周礼》记载,早在周代,古人已懂得运用地底的平均温度比地面低的原理,挖地窖贮藏冰块,并在冬天凿冰,用冰镇酒酬宾、办理丧事、奖励官员和消暑。

战国青铜冰鉴

古人还会用「冰鉴」,现存最早的冰鉴为战国时代的「青铜冰鉴」用青铜铸造,内里有一层「内胆」,把冰铺在它周遭以冰镇内层的酒,有如现在的保冷瓶。

宋制冰酪

到宋代,人们用冰把牛奶与果汁调制成冷饮,称「冰酪」。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咏冰酪》中就以「雪到口边销」来形容它入口即化的质感。

■何谓三暑?

三暑

月历上按二十四节气标示的「小暑」、「大暑」和「?x??」,合称「三暑」,是古人通过观察日照差异和气候变化厘定的。「小暑」意味?天气渐渐湿热起来;「大暑」是最滤x??热的一天;「?x??」则指暑气渐散。

暑热如蒸食

农谚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就是把这种暑天的感觉,比作蒸煮食物的状?,既热且湿。

■新闻事件

郑州7月15日料达44℃,属华北罕见高温。华北在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亦曾遭遇极端高温,据史料记载,身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宋君荣(Antoine Gaubil)1743年7月25日录得44.4℃高温。

据《天津县志》记载,天津镇总兵官傅清在奏折称,「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乾隆皇帝下令打开藏冰官窖救济民?。这场高温引发的灾害,被当年7月26日早晨北京的一场小雨终结。

【节录自〈乾隆年间华北破44℃ 北京12天万人热死〉,《明报》2025.07.14】

■玩一玩

请找出两个有错别字的词语,??u测哪一块写?正字的冰会顺利融进杯中?(图二)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中华小学堂 第0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