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贸易战 美豆农收入两年减逾两成
发布 : 2025-10-2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特朗普上次出任美国总统时,已于2018年掀起过贸易战,向中国价值340亿美元的产品徵收25%关税,中国随即反击,向美国340亿美元商品加徵25%的报复性关税,当中美国向中国输入的大豆已曾是主角之一。
有研究员回顾7年前的贸易战,指出美国大豆价格当时自关税后急跌约一成,全国豆农收入两年间减逾两成,即使尝试开拓其他国际市场,亦未能弥补损失。
华需求急跌 美大豆价挫一成
论文平台arXiv中有署名Xinyu Li的研究员发布论文,指出2018年中国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后,美国大豆价格短期内下跌8%至10%。2017年至2019年间,农场季节性平均价格每蒲式耳从约9.3美元跌至8.4美元,跌近1美元,计及通胀后为逾10年来低位,主因是来自中国的需求急跌。当时美国豆农现金收入大减,全国大豆农场现金收入从2017年的403亿美元下降到 2018年的356亿美元,2019年再跌至312亿美元,两年间累跌22%。
拓欧盟东南亚等市场 未能弥补损失
文章指出,2018年下半年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大豆比例已跌至近乎零,美国大豆出口商亦要急于为多馀大豆寻找替代买家。当时美国大豆价格下滑,豆农将大豆扩大出口至欧盟、埃及、阿根廷、东南亚等地,但仍未能弥补当中损失,2018/19销售年度美国大豆总出口量较前3年的平均数下跌约四成或2000万吨。
文章又提到,2019年早期,农业调查显示美国中西部的债务比例及贷务拖欠案例上升,2018年农场破产案例更是10年来最高,当时美国国会中更有证词指出,生产成本及债务上升、农场收入下降,皆归因于丧失了多个出口市场。
论文作者提醒,依赖单一出口市场可以很危险,建议美国为农业设定战略要务,包括分散出口地点,以及投资于本土需求。其次当贸易受阻,短期纾缓措施可能变得急切,例如直接向农民付款,但须尽快解决贸易纷争,以切合市场原则。第三是国际贸易协议应保持透明及公道,这点对于稳定农场及贸易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