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豆业濒陷财困 寄望与华谈判(图)

发布 : 2025-10-2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为美国马里兰州农民从卡车卸下大豆。中国与美国贸易战升温,外媒指出,中国今年改向巴西、阿根廷等采购大豆,以此为筹码与美国谈判。(法新社)


中国今次与美国于贸易战交锋之际,背后早已准备好筹码,其中一项正是大豆。过往美国豆农每年自9月起向中国出口大批大豆,今年5月以来,中国似乎未曾向美国采购过大豆,为16年来首次。外媒指出,中国今年改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采购大量大豆,过去5个月间大豆进口量创新高,或为应付贸易战而囤货,以此为筹码与美国谈判,但中国11月仍要采购大豆,有机会为两国谈判带来曙光。

华未采购美大豆 16年首次

中国一向是采购美国大豆的大客户,去年中国进口商向美国采购的大豆总值126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额约一半。据路透社引述贸易商称,美国通常在9月至翌年1月之间向中国出口大部分大豆,去年9月至11月间就有约1200万至1300万吨美国大豆输入中国;然而今年自5月起,中国似乎未曾向美国采购大豆,为1999年以来首次。彭博分析,这是中国政府在与白宫的贸易战中,再次以农业为筹码。

据路透社计算,今年5月至9月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量均创历史新高,外界料为中国刻意囤货;总计中国今年首9个月大豆进口量为8618万吨,按年增5.3%。路透社于9月引述两家亚洲贸易商称,中国进口商已订购约740万吨大豆于10月出货,主要来自南美;这批大豆占10月份中国预测需求的95%,另有100万吨相信是预留予11月。

规避高关税 改买巴西阿根廷大豆

彭博分析,中国大豆进口商今年为规避高关税及政治风险,决定不向美国买货,改向巴西及阿根廷增加进口大豆。彭博于7月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国买家当时已抢购巴西大豆,预计10月旺季时交割,料第四季或促成更多交易。现时巴西在全球大豆市场巩固地位,巴西农夫预料今季农田有望进一步扩展,明年初收成有望再破纪录。

路透社报道,9月至10月出货的美国大豆,每蒲式耳价格比巴西大豆低约80至90美分,但由于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徵关税23%,导致中国进口商每蒲式耳美国大豆的成本增加2美元。为应付贸易战,中国似乎已提早减少依赖美国大豆。回顾去年效碢数据,中国约有20%大豆是从美国购入,比起2016年的41%急降21个百分点。

有见及此,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斥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为美国豆农带来困难,属经济敌对行为,正考虑终止与中国部分贸易关系,「作为报复,我们正考虑终止与中国在食用油及其他贸易领域的业务往来。」

彭博分析,中国拒绝向美国买入大豆,意味中国政府有能耐去等,并反映大豆已成为广泛贸易谈判中的筹码。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猪农等已较平时囤积更多库存,以便应对局势变化,使中国可等到明年第一季才需要由美国进口。另一边厢,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农民已日益焦急。美国大豆协会敦促特朗普尽快就此贸易冲突谈判,趁在美国大豆业永久丧失更多市占率之前,确保中国取消对美国大豆施加的报复性关税。

学者:美农利润收缩 最终影响整条供应链

该会主席Caleb Ragland提到,协会原本寄望今次高层谈判能为美中贸易打开局面,恢复美国大豆对中国出口,岂料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导致谈判破裂。特朗普早前声称可能会取消本月底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该会就表示深切失望与忧虑,称美国大豆农民正陷入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希望双方尽快回到谈判桌上,恢复市场信心与稳定的贸易关系。

普渡大学商务农业中心研究员Joana Colussi与Michael Langemeier也认为,若美国与中国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大豆农夫可能损失惨重,农场更可能承受更多财政压力。他们补充,肥料、化学品、种子等投入成本上升,国内大豆价格下跌,令农民利润收缩,他们许多人可能要被逼囤积收获得来的大豆,免得亏本出售,最终将影响整条供应链,即从粮仓及加工商到全国铁路网络。

尽管其他国家一直在订购美国大豆,但芝加哥农业市场推广公司AgResource总裁Dan Basse估计,若中国在11月中旬之前仍不向美国购入大豆,今年美国大豆总销售量或大跌1400万至1600万吨。

不过,路透社分析,中国尚未完全向美国大豆关上大门,因中国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出货期间,仍要采购大量大豆,还可观望未来中美贸易协议谈判进展。上周五CNBC引述一名美国政府资深官员称,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拟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电话会谈,就现时两国贸易谈判作讨论。

天津诚瑞有道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创办人向华梁指出,目前美国大豆对许多中国以外的买家来说价格很吸引,尤其在销售旺季时竞争不多,然而到巴西大豆的销售旺季过后,中国对大豆的强劲需求已推高了巴西大豆价格,因此若中美两国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大豆业的前景有机会大幅改善。

明报记者 郑智文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