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假」渐成新宠
发布 : 2025-11-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寒暑假已是国内学生们放假的常态。而这些年,为了素质教育更好推行,也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春秋假」成为了新宠,各地纷纷开始施行。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对春秋假的表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通常3天 衔周末红日组小长假
春秋假通常各3天,通过调休与周末或法定节假日衔接形成5-9天小长假。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农忙假」,90年代随双休制推行而取消。2004年杭州率先重启试点,2025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全省推行的省份。##今年11月,浙江、四川、广东等地都已放「秋假」,北京、江苏等地也已有学校开启试点。
浙江率先推行 多省跟进
社交平台上,有北京市人大附小的家长表示,人大附小一直都有春秋假期,也有北京学生家长表示,北京的春秋假期其实一直都有学校组织春游或秋游。
京倡公益托管助双职工家庭
北京市发改委今年10月就曾提出建议,建议推广春秋假制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消费活力。可根据气候、教学进度和文化特色,灵活设置3至5天的假期时长。同时建议提供公益托管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的托管需求。
旅游企:秋假间订单增逾3倍
让学生们在枯燥的课本知识之外,接触更多的大自然和新鲜事物,是安排春秋假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春秋假在促进消费方面也成果显著。据新华社报道,宁波市九龙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秋假期间全镇文旅订单较平日激增3倍以上,亲子家庭客群占比超七成。部分亲子项目日均接待超6500人次,民宿集群出租率普遍突破85%,核心景区日均疏导客流超2万人次。
亦有家长称放假反成负担
不过有人支持多放假,也有人认为假期设置不合理,放假反而成为负担。广东佛山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质疑「春秋假」四条不合理:学校推脱托管、假期太短、失去农忙功能、与教育无关。
春秋假不只和学生相关,还和学生家长有密切关系。双职工家长如何配合孩子休假旅行,假期如何合理安排,如何「寓教于乐」等,都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能休息固然是好事,但很多家长没有陪伴孩子的时间精力,被迫「留守」的儿童去向也亟待解决。此外北京某中学案例也显示,学期备课量因假期调整增加37%,教师工作量可能大幅增加。而如何平衡各方要求,「春秋假」的推行仍需继续探索。
驻京记者 王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