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廉价能源不再 华市场变竞争者 美造关税压力(图)

发布 : 2025-2-2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中国电动车龙头比亚迪的汽车运输船BYD Explorer No.1去年2月载著3000辆新车,从中国深圳抵达欧洲,停靠在德国不来梅港BLG汽车码头。中国近年已由德国车出口主要市场变成竞争者。 (法新社)


德国明日举行大选,外界固然关注极右势力可能再获政治突破,惟德国选民最关心的议题,恐怕仍是新政府如何重振陷于沉疴的经济。去年底「交通灯」执政联盟提前分裂的导火线之一,便是如何应对德国经济挑战的争论。德国以制造业为主、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三大基石: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中国的便宜生产线和新兴市场、美国的成熟市场和安全保证,在俄军侵乌、中美角力以至特朗普回朝的国际大环境变化下岌岌可危,加上官僚主义和人口老化等自身问题,令德国经济去年连续第二年萎缩。这场大选本应引发一场深入的经济改革辩论,惟各大政党几乎没有提出大胆的替代方案来解决德国经济的病灶。

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经历自2003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负经济增长。与千禧初期不同,当前全球环境充满地缘政治紧张、近在咫尺的战争以及保护主义的兴起,使德国经济面临更大压力。

作为德国经济主引擎的工业受到最严重冲击。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工业产值(不包括建筑业)继续萎缩3%,其中机械设备和汽车工业产值降幅尤为明显。相比之下,服务业总体保持增长,引发对德国「去工业化」的担忧。

忧「去工业化」 未有新经济模式

这些担忧并非偶然,不少分析指出德国经济模式的基石已不复再,柏林却未找到新的经济模式。自俄军侵乌后,全球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德国还不得不寻找廉价俄国天然气的代替品,令制造业成本持续上涨。过往受惠于中国便宜生产线和新兴市场的德国传统制造业,还面临来自中国强大出口体系的全球市场竞争,尤以风光一时的汽车制造业受到中国电动车崛起的竞争压力,例子最为显眼。如今就连传统上提供成熟市场和安全保证的美国也为德国带来新威胁:特朗普2.0的关税战如箭在弦,势为德国以至欧洲带来比特朗普1.0更大的挑战。

当然,德国本身也有问题。荷兰ING集团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布热斯基指出,当前德国工业产值仍比与新冠疫情前低约10%,指近年来德国经济受困于周期性与结构性的问题。结构性的问题包括高昂劳动力成本、人口快速老化、繁琐的官僚程序,以及过时的实体和数码基础设施。他认为,过去10年的投资不足、竞争力下降,以及中国从德国产品的出口市场转变为强劲的工业竞争对手,对德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而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各政党仅微调 没经济多样化创新战略

经济学家去年预测,除非新政府能够迅速推动结构性的改革,否则2025年不太可能恢复增长。然而,从各政党的政纲看来,它们只寻求微调现有经济模式,而非解决根本问题,见不到有使经济多样化或投资于科技和服务业等新领域的创新战略。

新总理热门、基民盟(CDU)党魁默茨(Friedrich Merz)在本月10日刊登的《经济学人》访问中,坦承德国「经济模式已崩溃」。对于许多观察家担心,当中、美在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上疾驰向前,欧洲却远远落后,默茨坚称德国别无选择,必须改变。默茨提出精简官僚体系、大刀阔斧改革社会福利体系等,但坚称「德国工业仍强大」 ,续认为原有出口导向模式「绝对」能存续。

AI产业远远落后 依赖出口导向模式

与默茨一样,大多数政党都在关注如何调整和改进现有的出口依赖型经济模式。极右德国另类选择党(AfD)议员兼经济专家霍尔姆甚至称:「如果你问我关于B计划的看法,我的意见是我们应该回到A计划……我们的商业模式在能源成本较低时运行得非常好。」他认为下届政府应专注于降低能源成本,并削减对企业的环保规定。

路透社上月一篇评论专栏指,德国真正的改革可能要等到情况进一步恶化时才会到来——在此之前,这个老化和增长疲弱的国家仍将沉溺于昔日的「黄金时代」,而非勇敢面对未来。

明报记者